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科学位点

土木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度)

时间:2024-03-04 16:46  浏览:


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0814 土木工程    授权级别: 一级硕士学位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科基本情况

我院土木工程为“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学科,是湖南工业大学首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岩土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于2004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0年土木工程获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46人,校外导师22人,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拥有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筑节能墙体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力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鲁班匠心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工业整体厂房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智能建造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省部级教学学科平台,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院研究生培养条件优越。

(二)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旨在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勇于创新、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相关的理论及技术等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并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领域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本学位授权点在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三)培养方向

优化了培养方向,并对教师进行了归队管理。目前设有5个学科方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均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中规定的学科方向。各方向专任教师数量如图1所示。符合每个学科方向不少于6人的基本条件

培养方向名称

研究方向简介

1

岩土工程

–土共同作用理论与实践、地基处理新技术、边(滑)坡稳定分析理论与实践、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理论、地下工程设计与支护技术和地灾评估与加固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研发与应用等。

2

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工程

工程结构新体系及设计理论、结构加固补强新技术及加固设计理论、混凝土结构材料、地下结构理论与设计、结构抗震抗风理论。工程结构抗震、减隔震与振动控制;工程结构抗风;工程结构灾害动力效应与抗灾性能设计;工程结构灾变行为、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

3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结构设计计算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及全寿命周期控制及评价,复杂工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风险控制和评估技术。

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建筑碳达峰与碳中和、建筑与城市人居环境、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环境控制与净化技术、冷热源新技术、强化传热传质技术及应用。

5

市政工程

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建筑水环境理论与消防工程技术、城乡水系统优化。

1 各方向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四)师资队伍

拥有高级人才与青年学术精英合理搭配的团队,土木工程学者群已经初步形成。学位点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博士44人,校内硕士生导师45人,校外导师22人。其中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年轻教师11人,36~45岁教师22人,46~59岁教师11人。博士占比95.7%,高级职称占比60%。符合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求的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副高职称比例不低于40%的基本条件。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人,交通部交通科技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与骨干都获得过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奖励,是一支学风严谨、团结协作、锐意创新的学科队伍。何杰教授领衔的工程智慧防灾与韧性提升研究团队荣获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李兆超教授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五)教学科研支撑条件

土木工程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在学科验收中结论为优秀,现拥有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给排水实验室、整体厂房污染控制实验室,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实验中心和力学实验中心通过湖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基础实验室验收。实验用房面积总计6000平方米,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拥有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筑节能墙体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力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鲁班匠心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工业整体厂房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智能建造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省部级教学学科平台,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院研究生培养条件优越,配置有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卡座120个,配备有研究生专门实验场地和设施。

学位点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凯天环保、湖南省建工集团、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二十三冶有限公司和株洲水务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和本科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六)优势与特色

1)应用基础为导向,立足发展国内一流科研水平。学科聚焦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智能化、智能材料和UHPC、智慧水务和工程数字化、建筑环境与能源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

2)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学科成立了以李兆超院长为核心的工程结构智慧大数据系统开发团队。面向国家新基建和湖南省三高四新的战略需要,和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工厂、智慧桥梁、智慧隧道等土木水利行业的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理论为核心,研究结构智能健康监测新技术、智慧大数据系统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开发。

3)强化成果转化。学院拥有数字建造之工程项目智慧管控平台,依托多个项目的实践和迭代更新,现以形成了“1+4+4”的产品矩阵,即1套数据交互展示云台(数字大屏+手机APP)、4项基础功能模块(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和视频监控)、4大目标解决方案(质量管控、安全防控、绿色施工和集约管理),该平台已在省内外多个项目得以应用,在智能设计及建造方面,拥有10余项专利,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4着力推进导师团队优质课程两项工程建设。聚焦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智能化、智能材料和UHPC、智慧水务和工程数字化、建筑环境与能源等5个导师团队。申报工程案例2项,立项省级研究生教学典型案例1项。我院教师何杰教授领衔的工程智慧防灾与韧性提升研究团队荣获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李兆超教授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学位点建设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己任,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科研为导向,打造高水平导师队伍,促进学院学科发展和影响力建设。

(一)思政教育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同行遵循育人目标导向和三全育人要求,在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整合多个平台和多种资源,凸显土木工程行业特色硕士点专门配备了主管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并有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会,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三助和三下乡活动。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年度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着力推进导师团队优质课程两项工程建设。聚焦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智能化、智能材料和UHPC、智慧水务和工程数字化、建筑环境与能源等5个导师团队。2023年学位点3人晋升副教授职称,1人晋升教授职称。学校研究生导师每两年选拔一次。通过开展导师资格遴选和考核聘任工作,进一步夯实研究生导师队伍。2023年土木工程学科有4名教师取得导师资格,新增外聘兼职导师13人。

(三)培养条件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2023年,继续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3+1联合培养班顺利开班。该培养班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各大高校联合推出的精英人才培养项目,招聘对象为本科三年级、硕士二年级在读学生,企业将提供专业的企校联合课程、完善的重点培养机制。与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该培养基地已全面接收我院研究生和教师参与创新科研,为我院研究生培养和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平台。

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土木工程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进行建设,是我院研究生的重要联合培养平台,合作单位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基地主要合作领域包括实验平台合作共享、项目咨询、项目及奖励联合申报,在破碎岩体隧道大变形控制、岩溶突水突泥及超前预报精细化探测、岩溶隧道及桥梁桩基施工控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果。学院依托二公司施工项目,开展了检测合作和实验室联合建设等合作,构建了项目驱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验室共享的三位一体的常态化机制,有力促进了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联合培养。

(四)科学研究工作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高水平成果有明显进步。发表高水平论文39篇,其中高倍引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1,其中国际专利9。研究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立项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2项,校级3项。鼓励研究生导师进行教学改革,立项省级研究生教改课题1项,立项省级研究生教学典型案例1项,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1项,何杰教授领衔的“工程智慧防灾与韧性提升研究团队”荣获湖南省第三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李兆超教授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五)招生与培养、论文质量

本学科2023年招收土木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29名,目前在校学术硕士研究生89名,2023年毕业学生28人。在2022年研究生培养期间,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生积极申报省校两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互联网+、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投身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2023建行杯”第九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级叁等奖,2022第一届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获省级叁等奖2023年湖南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获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学金3项,国家奖学金2项,获校优硕士论文8篇。学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严格把控,预答辩、盲审、答辩通过率均为100%,论文抽查质量全部合格。学科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建立与国内重点院校、研究所的密切合作机制。积极主办和承办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扩大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院学位点建设近一年来在观念更新,制度落地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将制度挺在前面,得到了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支持。不足之处在于:

1学科方向和特色凝练不够,学科方向成员团队效应不明显;

2具有标志性高水平成果不多,

3国家级平台建设有待突破;

4成果转化不够。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学术队伍与团队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特别是高水平学术队伍的建设。组建紧密型科研创新团队,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研究专长、学术水平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2024年度力争引进1名具备国家级人才申报潜力的人才、5-8名优秀博士。按照5个学科方向每个方向3人确定学术骨干库,明确学术骨干入库要求为博士、获得过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支持学术骨干任国家级学术学会兼职、高水平期刊编辑

(二)学位点评估和建设方面

在完成土木工程学位点评估基础上,继续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注重课程建设和培养环节管理,将制度文件落到实处。以土木学硕合格评估及土木工程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过程管理,推进学位点影响力提升。

(三)人才培养

坚持以学术为导向,在研究生评优评先、研究生奖助学金和研究生创新基金等方面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将高水平成果立于优先位置,推进我院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依上岗制度规范生师互选,倒逼研究生导师提高科研水平,对师德师风加强考核,对于指导学生出现负面影响的导师进行处理。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差的导师予以警示。

(四)成果转化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以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以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作为终极目标,广泛寻求与企业、中介机构建立多样性的合作关系。2024年度重点对接株洲市有关节能环保与绿色装配式建筑方向的产业。从思想意识等方面动员本学位授权点的老师重视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工作,并建议学校从专利申请流程、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授权奖励和专利技术转化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学院将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专利申请,促进成果转化。以“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湖南省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及产学研合作。

(五)国际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凝练学科方向,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还要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和科技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才能掌握最新科技信息,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水平跟上科技前沿全额支持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20人次,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